不得不说清王朝内战内行,外战外行。在镇压太平天国上面,清王朝可谓是竭尽全力。对于招降,恐怕没有王朝比清朝更明白其中的精妙了。大清朝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浩广配资,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量明朝降将。这些明朝降将为大清地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当然了,清王朝也舍得下本,甚至愿意将这些明朝降将封王。最为人所熟悉的就是平西王吴三桂。
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,清王朝发现自己打不过太平军以后,又想到了故技重施。咸丰帝曾经给赛尚阿的上谕中就有“设计用间”。为此,清军统帅赛尚阿特意招降过太平军的胡以晃。不过初期的时候,太平天国的将领很难招降。因为那个时候太平军势如破竹,从广西打到南京,清军招降无用。
对于这一点从太平天国降将的统计就能够看出来。目前来看,太平天国的降将有110多个,以天京事变为分界点,前期投降5个浩广配资,后期投降105个。
其中,清军招降最为成功的就是太平天国将领李昭寿。李昭寿不算名将,甚至可以说此人臭名昭著。不断在太平军和清王朝之间反复横跳,先是投降清军,其后投降太平军,最后又投降清军。李秀成评价他是“我天国坏者一是李昭寿”。咸丰八年(1858),李昭寿带着4万人投降了清军,并且献出了滁州,获得了三品顶戴。投降清军以后,这个人依然不收敛,光绪七年(1881),李昭寿被处死。
早期投降清军,其后成为名将的便是程学启。程学启骁勇善战,在安庆守城期间被清军劝降。程学启幼年丧母,由同族人程惟栋之母抚养长大,因此他对养母非常孝顺。曾国荃将程学启的养母抓到湘军大营,然后让其进行劝降。程学启正在犹豫,因为害怕自己投降以后,自己家人被杀。这个时候,事情被泄漏,程学启仓皇投降,而自己全家被杀。他其后加入李鸿章的淮军,带兵收复了苏州。1864年,在浙江嘉兴浩广配资,程学启作战身亡。
前期这些太平天国降将往往能够得到重用。因为这个时候清王朝形势危急,需要靠他们去平定叛乱,清王朝不得不对其进行迁就,而这些将领也能够靠着军功加官进爵。
通常情况下,清朝的将领对待太平军的降将较为宽松,按照投降时所带领的人数和立功大小给予不同的职位。当然,太平军降将投入清军阵营以后,大部分都进行了裁撤和改编。以湘军为例,湘军的选将和练兵是自成体系的。通常情况下,湘军每营不过五百人,行军打仗都以营为作战单位。遇到重大战役,湘军才会合并数营,设置统领进行作战。太平军的组织与湘军不同,因此需要进行整编。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